中新网12月5日电 临近2023年年末,美国的枪支暴力数据又创新高,今年以来已发生37起造成4人及以上死亡的大规模枪案,刷新了十几年来的纪录。美媒称,这一数字将美国推向了又一个“可怕的里程碑”。枪支改革推进缓慢,党争加剧立法分歧,枪支暴力问题在美国早已根深蒂固,悲剧或难以避免。
当地时间10月25日晚,美国缅因州刘易斯顿(Lewiston)发生多起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2人死亡。图为警方在事发地点巡逻。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12月3日下午,美国达拉斯市发生一起枪击事件。一名21岁的男子走进一所房子,向5人开枪,杀死了1名幼儿和3名成年人,并造成1人受伤。该枪手随后在与警察对峙的过程中开枪自杀。
这起周末发生的血腥枪案,让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数字增加到了37起,超过了2022年的36起,刷新了自2006年以来的纪录。《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等媒体将造成除枪手之外4人及以上死亡的枪击事件,称为“大规模枪击事件”。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一纪录将美国推向了又一个“可怕的里程碑”。
“减少暴力研究与实践中心”的创始主任托马斯也表示,这是“一个悲惨的、可耻的里程碑”,应为反对枪支管制的立法者敲响警钟。
另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截至12月4日,美国今年已有至少39800人因枪支暴力而死亡。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src="//image1.chinanews.com.cn/cnsupload/big/2023/01-28/4-426/7bb872d76d494a75ad0120d2121c888c.jpg" alt="当地时间1月27日,民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市举行的守夜活动中悼念枪击事件遇难者。1月23日下午,半月湾市发生枪击事件,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
当地时间1月27日,民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市举行的守夜活动中悼念枪击事件遇难者。1月23日下午,半月湾市发生枪击事件,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从拉斯维加斯、布法罗、奥兰多、帕克兰、桑迪胡克到纳什维尔、缅因州的刘易斯顿、得克萨斯州的艾伦、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利公园和新墨西哥州的法明顿,美国正在急剧上升的大规模伤亡悲剧中“蹒跚而行”。
在这些枪击惨案中,一些枪手在公共场合瞄准陌生人,向学校里的儿童、商店里的购物者开枪,让民众安全感不断降低。“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辛西亚称:“人们在公共场合、去舞厅、去购物中心的基本安全感真的被剥夺了。”
还有很多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在家庭中,枪手故意杀害他们认识的人或与之有亲密关系的人。随着大规模枪击案的增加,人们对枪支暴力的担忧正日益加深。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的民意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表示枪支暴力是当今美国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在美国家庭医师学会主席马利兹博士看来,枪支暴力在美国是一种“流行病”,政府和立法者应当采取更多措施来应对这一严峻问题。
“悲剧的因素根深蒂固”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根据盖洛普的一项民意调查,57%的受访美国人表示,他们希望制定更严格的枪支法。
然而,在枪支立法上,美国不同党派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盖洛普的另一项研究指出,“民主党人几乎一致支持更严格的枪支法”,这一人数比例高达91%。另一方面,只有24%的共和党人和45%的独立选民同意严格立法。
BBC指出,枪支暴力是美国人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现象,但由于这个问题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导致枪支管制倡导者与强烈保护自己携带武器权利的人之间,形成了紧张的对立。
美国《密苏里独立报》指出,由于明显的党派分歧,再加上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和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都只有微弱多数优势,在国会推动任何额外的枪支安全立法,都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此外,美国还有一些团体反对枪支管制,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有关枪支管制的立法。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是该国最强大的枪支游说团体,拥有大量预算来影响国会议员制定枪支政策。
美国沃克斯新闻网评论称,枪支问题对美国而言,是一个独特而持久的问题。导致大规模枪案悲剧的因素,在美国的政治、文化和法律中早已根深蒂固。
城市“升级”的启示(评论员观察)
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中创造更多附加值,以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土壤为发展插上羽翼,凭精细的治理能力提高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住房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广东东莞的城区总人口突破1000万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继广州、深圳后第三座达到超大城市规模的城市。既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经济特区,东莞缘何能跻身超大城市行列?从长周期解剖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找到共性规律。
城市的“扩容”,往往是产业集聚而后吸引人口涌入的结果。东莞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浓缩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纬。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落地。自此,东莞充分利用区位、土地、人力、政策等比较优势,改革开放春风劲吹,制鞋、纺织、服装、玩具等产业迅速崛起,新产生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传统农业县逐渐蜕变为“世界工厂”,甚至有了“东莞一塞车、全球就缺货”的说法。可以说,产业兴盛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是吸引人口聚集的“磁石”。
城市的“升级”,必须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在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中,东莞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面临低端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大城市病”治理等一系列难题。弃老路,走新路,就得换思路。城市建设发展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更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优化产业布局是突破口。东莞以创新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顶住了外部冲击、走出了发展新路,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达到千亿级规模。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引导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吸引了更多海内外人才向这片热土涌来。产业高端化、产值高附加,带来城市人口年轻化、人才高端化,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表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座城市才能增强韧性,永葆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人口持续增加,折射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放宽户籍限制,扩大惠民政策覆盖面,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近些年东莞持续推进的民生工程,也是深受市民欢迎的民心工程。无论职业、年龄,来到这座城市拼搏奋斗的人,都能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城市公共资源。“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一名外来务工者在东莞图书馆留言,感慨知识惠东莞、知识惠农民工,这令人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城市不仅是聚集人的空间,更是服务人的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为人们追求梦想免除后顾之忧,才能持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东莞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产、城、人之间的深刻关联。在城镇化的“上半场”,有产业、有就业,就能比较容易地吸引大批人口涌入。如今,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拼的是更多生产资源要素的集聚、更多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备、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的扎根。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中创造更多附加值,以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土壤为发展插上羽翼,凭精细的治理能力提高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只有立足资源禀赋、提升治理水平、涵养良好环境,才能更好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在东莞,曾经有一个“辣椒指数”,指的是卖菜的阿姨能根据辣椒卖得好不好,更早感知经济冷暖。如今,正发挥同样功能的“咖啡奶茶指数”,反映出年轻创业者、科研工作者等为城市注入的新动能。城市的日新月异,离不开人的蓬勃向上。以“尽精微”提升治理效能,以“变则通”激活创新动能,定能不断实现个人奋斗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人民日报 盛玉雷)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