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牛晴晴 付宁)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企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月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 主办方供图
奖励办法包括对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技术改造类项目,奖励标准由项目实际支付金额的20%提升至30%;企业自有燃油燃气商用车置换为氢能源等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奖励标准由新能源车辆终端售价的20%提升至30%—50%;绿色建筑单个项目奖励金额不超过500万元等。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石威介绍,本办法结合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双碳工作,共设置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绿色建筑3大类27个支持方向。同往年相比,呈现“增加支持方向、提高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简化兑现流程”等四大亮点。
自2014年起,北京经开区设立环保专项资金,后更名为“绿色发展资金”。从2014年到2022年,经开区累计支持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等项目596个,支持资金约3.33亿元,共带动企业环保投资16.62亿元,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已建成绿色工厂32家,占北京市总数近30%;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占全市总数近1/4。
石威称,奖励办法不仅为企业节能减碳工作强化了政策支撑,也为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了制度基础,助力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双赢发展。(完)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记者 李姝徵)古典舞、爵士舞、瑜伽……上海市民陈乐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上新”了一批夜间“培训课程”。
“我报了爵士舞课程。上了半个学期了,体验特别好。”在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乐说,离家步行只需10分钟,课程价格却只有培训机构的三分之一。“家门口”的“艺术夜校”服务让她直呼:“真香”。
而这些“真香”课程,源自上海浦东新区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率先探索。
上海浦东率先探索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新范式。民众正在体验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瑜伽课。上海市浦东新区官方供图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因超65万人争抢1万个课程名额而“火爆出圈”。市民艺术夜校的火爆,既体现了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急需官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场馆五点准时闭馆,青年五点未必下班;人群基本“老老小小”,活动总是“不新不潮”……三年前,上海浦东新区瞄准民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长期存在的诸多痛点,率先探索延时服务。
以浦东新区周浦镇为例: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采取“早延时”“晚延时”,将服务时间拓展至早上6时至晚8时30分;位于周浦的上海傅雷图书馆则推出“深夜书房”,为上班族提供夜间“阅读空间”。
在浦东的公共文化场馆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早上的文化服务中心是“银发族”的主场,舞蹈团队、太极拳团队,在此训练表演。晚上的图书馆里,白领们正在“夜读”,累了还可点上一杯咖啡提神解乏。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宣传委员齐卫平介绍,自从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推出后,周浦大大小小的公共文化场馆吸引了约70余万人次参与,“非常受欢迎”。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局长孙毓表示,文化中心夜间服务和内容创新需求很大、呼声很高。
浦东新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再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升级版”。当日,浦东印发《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推进公共文化延时服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日均12小时、每年365天”的“白加黑”延时服务时间标准,和“大于三分之二服务面积”的空间标准。
与此同时,据此间官方表示,浦东还在全国率先启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标准化研究,力争出台关于延时服务的首个地区性标准文件。
“它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我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延伸,但它不是简单的延长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乘虎表示,而是“时间对表,内容对心”——延时开放,贴合民众的日常生活“时间表”;并且提供的内容,能精准满足民众的需要。
“当这样的延时开放变为一个常态化,当我们不再认为公共文化机构是我们退休以后再考虑去的场所,”杨乘虎认为,这才是公共文化最重要的初心和本质,“那就是造福于民,服务于民,以人民为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部长黄玮表示,以“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为目标,浦东打造的延时服务新范式,将刷新人们对公共文化的认知,“让更多人群走进来,心心念念想要来,欢天喜地就爱来。”(完)